在过去的工作中,已成功迭代了流程和工作流,提升了资产的质量。这里仅整理和归档这个探索过程的关键步骤及成果,分享我的经验和当时所遇到的挑战。
测试文件与素材
为了验证每一步的效果,我使用了fab上的一处写实资产,确保资产的质量符合预期。以下是测试文件的链接:
Sora测试:直接贴图PBR到手绘风格
在图像风格转换的实验中,我尝试将真实感PBR材质转换为日本动漫风格的手绘纹理。目标是保留原始的形状、UV、接缝和像素密度,并将细节转化为画笔纹理。以下是我的实验要求:
- 严格保留原始形状和色调:包括细节、色彩变化和微妙的画笔笔触。
- 替换光照细节为手绘纹理:包括逐渐的阴影变化、柔和的边缘暗化等。
- 去除光照烘焙和反射细节:仅保留Albedo贴图。
Convert this realistic PBR base-color map into a Japanese-anime hand-painted 2D seamless texture (albedo for a 3D model).
• Strictly preserve the original shapes, UV islands, seams and pixel density; keep the dominant colour palette and overall value structure.
• Replace photoreal detail with painterly brushwork: visible bristle textures, tapered stroke ends, slight paint build-up (impasto) along edges; smooth cel-shaded gradients; gentle edge-darkening; crisp hand-painted rim highlights.
• Add tasteful micro-details to avoid flat fills: tiny colour-variation dabs, subtle cross-hatching in shadows, hand-painted AO tints around seams and creases; material-following contour lines.
• Remove baked lighting, specular/reflection cues and photo noise; ALBEDO ONLY (no AO/roughness/metal packed).
• Keep seamless / tileable edges if the source is tileable. Output PNG at the original resolution (sRGB).这里是生成的结果贴回ue,虽然达到了风格化的结果,但是我不是很满意,过于卡通,且有明显的接缝,sora不能理解uv的边缘。
Comfyui测试:六视图转绘
第一步:线稿生成
初步尝试使用pp(后处理材质)方法生成线稿,但发现结构不够理想,于是调整了提示词和深度参数,取得了更好的效果。
第二步:深度探索
在进一步调整后,我发现生成的线稿不是很理想,因此决定使用深度进一步尝试。这里有之前深度的测试。有一个好用的插件。
捕获六视图插件
通过深度和redux的风格迁移,这时有了一个相对还不错的效果。

Hunyuan3D尝试与性能挑战
我希望和之前的写实资产尽可能接近,但是这里只能文字或者图片二选一,如果我需要flux那种redux的迁移的话,就比较难,虽然按道理是可以曲线救国的,但是这个成本比较高。而且可能我的电脑性能并不是很好,直接在comfyui中接入hunyuan好像很容易就炸了..完全一样的模型,响应的速度和网页客户端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文生图精度不是很充足
这里提示词我尝试了精简的或者非常多的,写实的还好,但是卡通的始终比较简约,好像不能达到我的预期,也可能我的打开方式不对,对于hunyuan的详细教学比较少,也没有midjourney一样对提示词很清楚的官方说明和模板..
图生图的细节缺失
无论是使用各种输入图像(如不同角度、斜视等),还是进行细节测试,最后生成的结果细节仍然缺失比较多。但是比文生图还是好很多的。
这是后续转风格化的基础,在这个基础上又进行了很多拓展,等有时间整理一下写下一篇吧..

